澳門藝術博物館|二次元動漫與藝術擦出了怎樣的火花?(動漫美學雙年展2017-2018)

——2017年,於艺厘米發佈,作者:陳紫

我們90初與80後的童年多數看著日本動漫長大,共同走過了那個黃金年代。美少女戰士、海賊王、柯南、高達和犬夜叉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那大家是否知道“漫畫”這詞起初是由浮世繪畫家北齋葛飾來形容自己的繪畫風格呢?而日本動畫的起源,則追溯到日本畫家幸內純一的第一部無聲黑白動畫《鈍刀》,另外一個人物則是政岡憲三,他制作了有聲動畫,創立了“日本動畫株式會社”,不過後來被大川博先生收購了,變成我們熟知的“東映動畫株式會社”。

我們熟悉的百變小櫻與美少女戰士


起初“東映”只制作黑白動畫,但受到迪士尼《白雪公主》的啟發,利用我們的《白蛇傳》制造了日本第一部長篇色彩動畫片。


而手冢治蟲,就是著名電視動畫鼻祖《鐵臂阿童木》的作者,一個令日本動漫影響力逐漸擴大的重要人物。是他將電影的分鏡頭手法帶入了漫畫中,是他推動日本電視動畫迅速發展起來。連我們熟悉的宮崎駿亦稱:“手冢先生對我影響巨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鐵臂阿童木


不過,將漫畫與動畫合成為“動漫”這個詞,反而是我們華人地區的首創,源自於我當年還挺喜歡看的“漫友”雜志。逐漸,動漫人物亦走進了我們的電玩、電影、時尚和手遊的世界中,亦開始出現了手辦、彈幕、cosplay這些二次元文化,成為了90後與00後新一代追逐的潮流。

- 動漫美學雙年展2017-2018 -

在2004年,策展人和藝評家陸蓉之提出了“動漫美學論”與“動漫藝術即藝術原創”的概念,並在2007年首屆動漫美學雙年展中稱:“動漫美學將成全球藝術現象”。


如今,伴隨互聯網的發展,她的預言成真,二次元並不再是小眾文化,而是年輕一代的主流文化。我們可以是一個cosplay愛好者,或是手辦玩家,亦或是彈幕用戶,那你亦是不是其中一員呢?


如果大家喜歡動漫文化,不妨在今個暑假來《敘事曲──動漫美學當代藝術展》,看看這17位來自內地、澳門、日本以及韓國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水墨,時裝,手繪等各種表達形式來制作動畫、影像與裝置,為大家獻上一場動感十足的視覺盛宴。

展覽布置現場  


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準植,將我們熟悉的一代流行偶像和符號,李小龍、辛普森、七龍珠等,放進中國花鳥畫的經典構圖“折枝法”中,“折枝法”就是把畫中的花卉樹木的全貌忽略,強調細節的放大。


他作品中的每個小細節都是一個小故事,像李小龍與關公,一個拿雙截棍,一個持大刀,但有沒有發現李小龍有只手上拿著iphone手機,原來他們在自拍,是不是反映了我們生活中愛自拍的一面呢。

《紅梅,自拍成癮》, 金準植

《紅梅,自拍成癮》, 金準植

《紅梅,羞花閉月》,金準植


另一廂,則有青年藝術家劉欣玨的時裝主體裝置,歌德曾說:“哪個少女不懷春?” 她運用毛氈與化學染色打造的裝置,突破舊日的創作手法,結合軟雕塑和裝置藝術來設計時裝。裝置呈現的則是柔軟可貴的少女心,夢幻色調下訴說的卻是一個少女因愛情而成長的故事,起初對愛情充滿期待,享受過程中的興奮愉悅,瞬間亦會體驗分手的失落。想逃離,會結束,最終蛻變,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青春過程中曾有的相同體驗。

《遊園春夢》,劉欣玨

亦有邱黯雄創造的水墨動畫“新山海經3”,讓我們在他構造的未來城市下,一起思考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動畫中更有出現向《攻殼機動隊》致敬的鏡頭。


也不要錯過青年藝術家田曉磊的三維動畫,他運用數碼科技結合青年邊緣文化、佛學,創作出一個個賽博格,即像鋼鐵人、無敵金剛和未來戰士那樣與電子機械結合的生物。每個藝術家都將以個人作品來展現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獨立思考與關懷。

三維動畫, 田曉磊


從模擬現實的傳統繪畫,到崇尚意識形態的現代主義,從波普藝術顛覆藝術傳統,當代藝術開始受到關注,大家對藝術界線的反思逐漸增強,藝術的表達形式和手法亦越發多元覆雜。


當新生代逐漸受到動漫、二次元、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藝術又將會出現怎樣的新技術和發展?動漫美學的發展,如何令大眾文化與當代藝術呈現更好的結合?或許這個展覽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靈感和思考。

澳門藝術博物館官網:http://www.mam.gov.mo/c/index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