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語畫廊(香港)|蒼鑫用身體做藝術與激浪派
——2017年,6月發佈於艺厘米,作者:陳紫瑜
近日,在香港獅語畫廊,中國行為藝術家蒼鑫的個人展覽《行為感知》展出了他的四個系列《交流》、《身份互換》、《火鍋》及《融合》。
首先,我覺得藝術解讀是很私人的。在我看來,行為藝術,它可以是藝術家有意識的個人表達,強烈的控訴,傳達一種思想,簡單來說就是:我在想什麼?我要說什麼?我在做什麼?在視覺上,對部分觀眾來說可能是噁心與不安。這就對了,因為它就是要沖擊你的眼睛,直達你的內心。
「舔萬物」
蒼鑫在《交流》中用舌頭來刺激大家,他的“舔萬物”中,你可以看到被近鏡放大的舌頭赤裸裸地在你眼前,你舔過醫院針管嗎?舔過火嗎?你想想會不會覺得痛呀?
進一步是到“舔城市”,想像一下新加坡那麼乾凈,就沒那麼咸沒那麼臟。關於“舔”你還能想到什麼情境?他試圖用身體的敏感部分,讓大家被幻想,被挑逗,被觸碰。
行為藝術大眾未必容易被大眾接納和理解。如果你在畫廊看作品會想:這個藝術家到底在做什麼?而不是心想:他到底在做什麼鬼!而走開。那我們來看看蒼鑫2000年開始的《身份互換》,他選擇了在社會上,有著鮮明工作服裝和工作地點特徵的人。也就是我們日常中的女服務員、廚師、煤礦工人及生活場景進行合照。
在日常,我們往往會通過打扮去猜測人。蒼鑫則以互換行為去說,當我們將自己的工作服脫掉之後,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我們之間都是平等的。當然,這作品也有被罵“無聊”、“虛偽”,但客觀來說,蒼鑫想以個人方式表達他對人文關懷的思考。
「身份互換」
再到2003年蒼鑫《身份互換》的新作中,他與白人、黑人、黃種人的婚紗,將自己打扮成為新娘,讓對方只穿內衣和戴頭紗。令人想起上世紀60年代的激浪派,他們強調在日常和藝術上的感官聯系,用“活動”去表現,並讓觀眾參與互動。他們認為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可以互相滲透,同時也讓藝術逐步往觀念主義的潮流發展。而激浪派的組織者馬西歐納斯,在60年代就已做過與一位女藝術家互換男女性別服裝的行為藝術。你會覺得這樣是在表達同性戀或是易裝癖嗎?
藝術家的觀念很重要。性別互換從杜尚的《羅斯·薩拉維》開始,不少藝術家也做了不少類似的作品。不過,將他們作品放回不同時代與不同的社會環境來看,即使表達形式上類似,但他們傳達的觀念是不相同的。像蒼鑫,他並不再像杜尚那樣要表達社會男女性別到底如何區分?他是想通過與不同人種的結婚的畫面,表現現在社會上出現的跨國婚姻、國際旅行,大家對世界瞭解的渴望,讓一部分人尋找和改變到自己的身份。
當年,激浪派發明瞭“否定的美學”,就是否認舊的藝術創作規則和方法,認為偶然發生的事情,比提前預測好而發生的事情更有意思。而蒼鑫這次在香港獅語畫廊展出的四個系列,則是有預設的偶然發生事件,他特意安排了在不同國家的地標,與不同的人互換身份。希望觀眾可以通過他的作品,來對自我身份的作出思考。
獅語畫廊官網:https://www.leogallery.com.cn/zh/about-us/
艺厘米官網:https://www.artc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