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asel|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與十年藝術市場發展
——2018年,3月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採訪,作者:陳紫瑜
「三月香港」
2018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3月31日已經落幕,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十年前,那個在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藝術形式看似百花齊放,但真實的背後卻是本土藝術發展一直被邊緣化的香港。在2008年,幸運地擁有了一改常態的好機會。
2008年,TIM ETCHELLS創辦的香港國際藝術展(如今ART CENTRAL的前身)是如此的成功,為香港急速躍身成為與紐約、倫敦的齊驅的三大重要藝術市場鋪好了一條平穩的道路,更一改香港遭受國際金融風暴後的低迷。直至巴塞爾藝術展在2013年選中香港這個中西交匯之地,從此打開亞太藝術之門,香港正式成為全世界巴塞爾藝術展的三大重心之一,陸續吸引一大批國際藝術機構和畫廊蜂擁而至這個新興市場插旗。
同時,香港亦有其自身的優點輔助藝術品的交易,例如較低的稅率、便捷的航空網路和完善的法律體系,而每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都吸引一大批人潮朝聖。根據對2014-2017年香港、邁阿密、瑞士三地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參展國家及畫廊的數量統計,發現香港在參展畫廊數量不如美國和瑞士,但參展國家的數量上則超出美國和瑞士,可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的藝術品將更具多樣性。
至於觀眾方面,今年的巴塞爾預展不但迎來了藝術家Jeff Konns、奈良美智和村上隆,連不久前在香港舉辦個唱的周傑倫亦有空降現場。似乎無論是商政名流還是普通大眾,都能在香港這個藝術三月找到自己的樂趣。加上,今年中環還擁有了H Queen’s這個全新推廣藝術的建築地標,促使三月被各種藝術活動淹沒的香港更加熱鬧。
「新興藏家」
根據最新《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中國在2017年的銷售額已經略超英國,占總銷售額21%,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近年,中國買家對當代藝術的興趣日益增大,尤其是20至30歲間的新一代藏家,他們對藝術品收藏的選擇更加國際化,與上兩代人相比,他們並不止步於中國當代藝術品。而面對巴塞爾藝術展這樣門檻高,聚集多間資深畫廊的速食式博覽會,部分頂尖畫廊將會在展期間推出其代理的最佳藝術作品,因此亦逐漸成為新興藏家們熱衷參與的大party。雖然,中國成為第二大藝術市場,但在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國大陸藝術家卻齊齊缺席“藝聚空間”。
「現場焦點」
這次巴塞爾藝術展交易在預展階段就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七成作品就在預展中出售,在公眾日參觀就發現了不少畫廊展出的多件作品被貼上小紅點。預展第一天開展不到兩小時,Lévy Gorvy畫廊帶來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收藏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威廉·德·庫寧的作品——“無題XII”就以3500萬美元出售,這幅作品的價格也是今年香港巴塞爾香港藝博會交易的最高成交價。
此外,佩斯畫廊代理日本奈良美智的作品《In the white Room》也以75美金售出。他的作品不但吸引藏家,也是男女老少的心頭好。巴塞爾藝術展覽最後一天的下午,位於H Queen’s藝術空間內的佩斯畫廊,人潮是整棟H Queen’s最多。大家都在看奈良美智“個性女孩”的最新陶藝雕塑作品。
同樣位於H Queen’s藝術空間內的豪瑟沃斯畫廊則在巴塞爾展覽上出售了保羅·麥卡錫的《WS,白雪公主持花少女#2》。作為豪瑟沃斯畫廊在亞洲開設的首間分佈畫廊,這段時間隆重呈獻了洛杉磯藝術家Mark Bradford的全新作品,不過這些藝術作品也已出售完畢。
2018年,剛好走過十年,是香港舉辦的第六屆巴塞爾藝術展,也是規模最大且銷售情況最好的一屆。每年三月都能吸引整個亞洲、甚至歐洲、北美藏家、畫廊、藝術家以及一大批觀眾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會如何繼續發展?香港的藝術交易市場是不是能走更遠?本土藝術發展又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