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畫廊|專訪藝術家蕭昱:藝術品就是我的宗教

——2019年,3月於香港佩斯畫廊展覽現場採訪,作者:陳紫瑜

給藝術家蕭昱做採訪,可能是我做過最有趣的一次藝術家採訪,蕭昱老師近期在中環娛樂行的佩斯畫廊(香港)正舉辦著個香港首次個展《BB》。

一、藝術家蕭昱背景

蕭昱來自內蒙古,畢業於中央美院壁畫系,他在2005年,與佩斯畫廊(北京)總裁的冷林、藝術家洪浩、宋冬、劉建華五個人成立了「政治純形式辦公室Polit-Sheer-Form Office」(簡稱:政治辦)這個藝術小組。在1998年,他曾以人工流產胚胎頭部嫁接動物的舉動惹起各種爭議。隨後,以「竹子」為創作的靈感,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二、佩斯畫廊《BB》

然而,這次個展《BB》展出的銅鑄的「竹子」雕塑,則是他對舊日天然屬性「竹子」作品的延伸。對他而言,竹子是一種藝術形象,令他更了解自己。天然屬性的竹子讓人平靜,但在創作時也會受到材質天然屬性的限制,無法更好地去表達他的念頭,為了擺脫竹子天然屬性的限制,他又選擇了另一種材質——「銅」來做藝術創作。

另外,做藝術的過程也是藝術家蕭昱理解世界的一份情感筆記。他有關「竹子」的藝術創作是從2010年開始,是他探究藝術家內省的一個過程,有關個性和共同性的對比。先以「竹子」為例說說,東亞人看竹子,會給竹子賦予很多文化屬性,如虛心、氣節等。 

他的觀察則不一樣,他更多的是透過竹子在不同的環境下的狀態,來表達他個人對「藝術家」這個身份的觀察,他在2014年開始了對「竹子」的錄像。而當我們看到錄像中,「竹子」在水裡的狀態,每次爆破起來都充滿了力量。那麼,到底是竹子的天然力量促使他在水中炸裂,還是外部的水壓的力量讓他打開呢?這是看作品時,值得我們自己思考的一個點。 

然而,他也不想過多地去解釋他這些作品的概念,他希望每個看他作品的觀眾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來解讀他的作品。而在我眼裡,他的鑄銅竹子作品,打破了竹子的天然屬性,使得竹子有著不同的型態,既能蜷縮著,也能伸展起來。擬人來說,是在訴說著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能屈也能伸。這一系列打破竹子的常態,打造竹子不同的形象、不同的顏色,是他探索自我的過程。

當時,他還是偏向選取天然的「竹子」進行創作。但從17年開始,他選擇鑄銅,感覺用銅打造作品更有表達的快感,達到一種精神上的自由。然而,他利用銅去打造「竹子」,倒變成要常常待在廠裡,不能隨意地走。創作時,也沒有任何草稿,沒有copy,讓他覺得自己更像一個畫家。 

當談到有關他過往的創作,他聊起了一個大家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什麼是藝術」?他有時候回頭看自己的藝術創作經歷,卻絲毫不在意以前做過的事情。因為,藝術創作是有自身邏輯的,會有改變,雖然每次的形式和媒介可能都不一樣,但卻一樣能用來理解自我生命。就像「竹子」系列,無論是天然竹子,還是銅鑄的竹子都有著手段的痕跡。 

然而,藝術家首先是一個人,之後才是一個藝術家,更可況「藝術家」並不是自稱的,只是別人給的一個標籤。說到這裡,就拿樂高打個比喻,不同的小朋友將同一個樂高的零件放到不同的組件裡,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不一樣,而人也是這樣的,在不同環境下有著不同的身份。最後,希望每個觀眾透過他的作品,得出自身獨有的體驗和想法。 

展覽地址: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5樓C,佩斯畫廊,中環,香港

展期:3月26日 – 3月11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