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不動聲色地重新開幕了。

——2019年,12月發佈於TheArtGarden藝之森文化平台,作者:陳紫瑜

我今日去看了重開的香港藝術館,十分驚喜。她在11月30日重新開幕,當天入場人數就達到了2000多個。

而我對她的評價是:一個足夠清晰地及完整地梳理了香港近代、現代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及其代表作,立體地呈現了香港藝術文化生態的發展之路的藝術展館。

No.1 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

目前,香港藝術館需要在官網預約進場,我約了中午的12點入場,逛了2小時左右(如果計劃細看全館,建議預留4-5小時)。

藝術館分為五樓,一樓的主題是「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主要分成「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四大館藏板塊。這一版塊梳理的是歷史上的藝術創作,在五樓將有相呼應的當代藝術創作。

一樓的展覽空間既運用了傳統的掛畫形式出展了書畫和文物外,亦採用了投影的方式去介紹香港藝術館至今57年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走進第一個展覽空間,你會發現香港藝術史與廣州通商歷史親密地關連著,不能錯過那些有關廣州的寶貴畫作。

No.2 原典變奏——香港視點

為了對應一樓先說說具有一定意義的五樓「新空間」,因為這裡出展了當代的14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創作主要是對應「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的四大館藏,並注入當代的全新元素,結合科技,訴說香港成長的故事。

No.3 香港經驗·香港實驗

由於長期都有接觸瞭解香港藝術史,二樓的「香港經驗香港實驗」是我最喜歡的展廳之一。展覽從1920年出發,介紹從揉合中西藝術結合模式的戰後時代香港藝術家,再梳理到新水墨藝術家呂壽琨、王無邪、周綠雲等的藝術創作,他們都是為香港現代藝術打下厚實基礎的關鍵人物。

然而,自1980年代開始,香港湧現一批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新生代藝術家,相繼建立各種藝術團體,並開始了在地探討香港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議題。再到如今,共同進入全球化的大世界,香港藝術家更能利用不同的媒介去輸出香港的文化特色。

No.4 失而復得——遮打藏品的守護

三樓的「失而復得——遮打藏品的守護」也是我很喜歡的展廳,這裡的遮打藏品是最早進入香港藝術館的館藏。

這批藏品的主人是商人遮打爵士在上世紀20年代送給當時香港政府的,畫作主要描繪17到19世紀南中國通商口岸的面貌(廣州、香港和澳門)。大家透過這個展廳,可以加深對這三個通商口岸之間的瞭解。

No.5 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週年

最後略略地提一下四樓,今年(2019年)適逢是藝術大師吳冠中的誕辰一百週年,香港藝術館特此舉辦他的專題展覽,除了展出藝術家吳冠中的一百幅畫作外,還會展出他當年的寫生原稿、畫箱和法國留學的證件等等。

除了我以上介紹的展廳外,其實現場還有其他展廳正在出展著不同的展覽,G層還會有特別準備的講座。另外,我還挺喜歡他們的紀念品店,出售的藝術書籍很明顯是精選出來的,非常契合香港藝術館,也是對外宣傳香港藝術的一個窗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