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克·外灘源新展覽,窺見上海外灘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
——2021年,12月發佈於TheArtGarden藝之森平台,作者:陳紫瑜
說到上海外灘,想必能勾起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珍貴回憶。一路以來,外灘見證著上海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體驗了上海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百多年來,古跡、商行、藝廊、酒店、餐館紛紛在這里扎根成長,彷佛是個濃縮的小上海。
因此,洛克·外灘源特邀了9位藝術家,採用不同藝術創作媒介打造了不同的藝術創作,向各位觀眾展現外灘的獨特魅力。
讓人驚喜的是展覽場所並非是白盒子空間,而是挑選了4棟歷史悠久的建築物——女青年會大樓、哈密大樓、協進大樓和蘭心大樓。
一、歷史、景觀與生活
展覽則分為三個部分,主題一以歷史、景觀與生活為題,有城市“考古人”徐明基於日本插畫家所創作的《1939年上海鳥瞰插畫地圖動畫》進行二次創作的新作,讓原本靜態的上海外灘動起來,活靈活現。
攝影師陸傑則找來兩位與上海是共同成長體的作家,打造了一輯《作家孫甘露》/《作家沈巨集非》,不知道他鏡頭下的外灘改造前景色能否讓你們穿越回上海的舊時光?
至於,建築媒體人沈忠海曾以“筆”見證過不少上海改造的項目,更曾為洛克·外灘源項目建設添磚添瓦,從雛形的構造到現在終於落成。他的《2009工程紀實》,會從新角度帶大家看看日常我們所忽略的工地建造建築的場景。
二、《想像與敘事》
主題二是《想像與敘事》,作家兼藝術評論人btr帶來了《迷宮驚奇》,藝術家周裕隆帶來的攝影作品則是一個個在上海關於“消失”的歷史故事,也是他與祖父周懷民之間僅存的連結。藝術家陶輝用聲音靠近觀眾,為我們講說一個關於法國女人和中國女人的情感故事。
另外,藝術家馬良的作品《彼岸花》也十分觸動人心, 利用掃描儀將舊膠捲重新沖印出數十張的“不知名”的老照片,上面呈現了80年前的一家富裕家庭的生活印記。提醒著我們,上海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上海,皆是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所築構成的。
三、《身體與空間》
主題三則延伸到《身體與空間》,藝術家徐維政以“上海未來的老照片”為創作靈感,特意邀請了上海本地人作為測量的模特,再結合建築的尺寸和空間,來完成這次展出的作品《城市景觀與人的測量影像》,以此探索人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另一邊廂,表演藝術司徒嘉怡則帶來一場動態的藝術盛宴——《既逝奏鳴》,有關她的家族和祖輩,有關家族的音樂故事和提琴,以音樂和舞蹈來紀錄下她與家人之間的連結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