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藝術家陸新建》|尋找「城市基因」之路,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

藝之森文化主編:陳紫瑜

序:

藝術家陸新建生於1977年,2000年畢業於南京美術學院的數碼圖形設計專業。工作4年,積累了第一筆學費,2004年,他奔赴到荷蘭入讀埃因霍溫設計學院研究生院識別、產品、室內設計系,2006年,獲得格羅寧根Frank Mohr Institute互動媒體和環境系藝術碩士。回國後在荷蘭登貝設計公司(上海)工作,同時在同濟大學任教,2008年,他再次走出國門,到了韓國嶺南大學任教。

2010年,他以《城市基因》系列作品而為人熟知。隨後幾年,他在《城市基因》系列理念的基礎上,再次創作了《隱詩》、《城市經緯》、《星座》、《倒影》、《肖像》系列。2011年,他作為唯一的中國藝術家受邀為國際品牌「絕對」伏特加之「藝術收藏2011」巡展創作主題作品《城市基因》和《城市迷宮》,也曾與勞斯萊斯、阿迪達斯、耐克、Beats、富立織錦合作。他所創作的作品,善於找尋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關係,展出足跡遍布香港、北京、上海、荷蘭、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等等。目前,陸新建選擇了上海為自身發展的基地,與家人同住在一棟由他所改造的四層小樓里。

藝術家陸新建與他的作品

一、藝術、城市與陸新建

陳紫瑜:據瞭解,你曾分別在南京、荷蘭、北京、韓國和上海學習、工作和生活,你覺得這些城市是怎麼影響你的創作風格和作品呢?(除荷蘭風格派和蒙德里安藝術創作影響外,還有其他嗎?)

陸新建:在每個人的藝術創作里,多多少少都能折射出他的性格、生活和情感。我曾深入體會過不同城市的生活狀態,他們各自給我留下了不一樣的獨特回憶與印象。

在這三個地方——南京,荷蘭,韓國,我的人生發生了重要轉折。

在南京藝術學院就讀的兩年里,我瞭解到如何進行基本的設計,讓我印象深刻至今的更是學會了如何利用蘋果機來做設計,這是一種有別於傳統藝術表達形式的創作方法。當時,我們每個同學都買了一台7200蘋果機(注:蘋果麥金塔古董電腦),那時的標誌還是彩虹色的蘋果,內存32兆,硬盤2G。

蘋果麥金塔古董電腦

荷蘭是一個非常開放而性感的城市。它顛覆了我對設計和藝術的認知。生活在荷蘭,豐富了我的學識,開拓了我的眼界,每每在藝術館、博物館看到大師的作品,總是讓我激動不已。荷蘭印象派藝術家梵高和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蒙德里安是我的最愛,他們的繪畫深深影響了我的創作風格。鑒於我的設計背景,我對零藝術流派也是情有獨鍾,這個流派的創作可以說是「簡約而不簡單」,總能讓我駐足細細品味許久。

而在韓國的2年生活里,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在那裡不僅結識了很多朋友,也喝了很多酒,而且我把教學以外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我的夢想中——成為一名藝術家。那段時間,我不停地畫了很多畫,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實驗,樂此不疲。隨後,我發郵件給我的研究生學院院長Petri Leijdekkers,他是一位專業的藝術評論家,專注研究抽象藝術家。我享受這每次和他的溝通,他的每次評論,讓我痛並快樂著。因為,我畫的東西,是人家在幾百年前就畫過的。所幸的是我這個人臉皮足夠厚,不怕被打擊。在一來一往的折磨中,有一晚,我安靜地坐在陽台上,仰望星空,獨享這喧囂的城市和唯美的燈光,陷入思考:「我到底在尋找什麼」?當我發現城市在朦朧的燈光下若隱若現,突然靈機一動,我快速地用鉛筆勾連了有序無序的線條,這些線條奠定了我的創作基礎,就此開啓了我真正的藝術生涯。

城市基因:香港,2011年,布面丙烯,200x400cm

陳紫瑜:當你在哪些城市的生活,是很享受的?當初是有怎樣的靈感,讓你選擇了「城市」為主題,創作一系列的作品呢?起初,你挑選了哪些城市作為《城市基因》系列的創作對象?

城市基因:香港,2011年,布面丙烯,200x400cm

陸新建:於我而言,在每個城市的生活經歷,都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每當憶起那些日子,細細品味當時的酸甜苦辣,我都感到非常享受。

我的老家在江蘇宜興的一個小山村裡,叫太平村。我的父母都是農民,6歲後就開始幫父母乾家務,上山砍柴,餵豬和雞鴨,那時候我就特別憧憬城裡的生活。等到長大後,可以有機會去體驗這麼多城市的忙碌生活,反而變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直到我奔赴韓國發展後,我開始懂得享受創作過程中所帶來的痛苦與快樂。我原本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但一個人在韓國工作的時候,哪怕遇上了很多朋友和學生,我還是很想念自己的家鄉和荷蘭,回憶起曾經共渡過的、美好的點點滴滴。

陸新建的老家太平村

而我的作品《城市基因》的靈感是從De Stiji這本書汲取的, 第一件作品畫的是我讀書的城市——格羅寧根。這個城市給予了我很多東西,回國時,我爬到了市中心的Martini塔頂上,拍了很多俯瞰的照片,我選了一張最有意義的照片,再畫了這件作品。之後,我就選了去過的六個大城市:上海、北京、紐約、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由於,沒有在那些地方拍過俯瞰的照片,我就透過谷歌地圖來截取它們重要的文化中心和繁華的商業中心,作為創作的參考。

陸新建讀書的城市——格羅寧根

陳紫瑜: 對上一次看你在香港德薩畫廊的展覽,記得你提及過每次創作都會花費一系列的步驟,現在的創作方法還是一樣嗎?每次完成一張作品,都要花費多久呢?

陸新建:創作方法都是一樣的,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有一張具體的圖像,這也是吸引我的收藏家的原因,他們從我的畫里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東西和記憶。每件作品所花的時間和作品的尺寸有關,通常需要7-30天不等。

城市經緯:上海,2016年,布面丙烯,200x300cm

陳紫瑜:據瞭解,你與家人現在所住的四層小樓,是由你所改造的,請問你挑了哪些自己的藝術作品,懸掛在家裡,為什麼會選擇他們?

陸新建:在我的家裡展示了三部分的作品。一部分是我的舊作品,那些在我創作過程中具備著相當重要意義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是不出售的;第二部分是我的新作品,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換一次,有時收藏家會來家裡吃飯和喝酒,當他們看中了,我就會替換新的上去;第三部分是我自己收藏的作品。

陸新建在上海的家
陸新建在上海的家

二、藝術、商業與陸新建:

陳紫瑜:我也十分喜歡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因此,留意到你為了致敬他,在2021年創作了一幅《綠安迪》,驚覺你的創作風格融入肖像時,也相當有趣。這會是你唯一一幅以人像為主題的作品嗎?之後你還會創作以其他藝術家為主題的作品嗎?

安迪綠,2021,布面丙烯,160x120cm

陸新建:安迪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把廣告設計的手法完美地融入到了藝術當中。這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怎麼去平衡藝術和設計之間的關係。因為我也是學平面設計出身的,肖像系列最早是從梵高開始的,我當時去荷蘭讀書就很迷戀他的筆觸和絢爛的色彩。如今,我在畫一些我所喜歡的藝術家肖像,不僅僅是因為喜歡他們的作品,而是他們都擁有著非常特別的氣質,在畫的時候會更有感覺,我想用我的表現手法去重新詮釋,給大眾呈現他們獨特的一面。

凱斯.哈林,2021,布面丙烯,200x140cm

陳紫瑜:你多次跨界與不同的品牌合作,善於找尋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關係。好奇這是受到了你的藝術偶像安迪·沃霍爾的哪些影響嗎?你又是怎麼看待藝術與商業的?(他也是一個將藝術和商業結合得很好的藝術家。)

陸新建:我很欣賞安迪既能完美地與商業合作,又能游刃有餘地進行創作,我希望我也能成為這樣的藝術家。

藝術和商業總是相愛相殺。但藝術的靈感來源於生活,而商業又離不開生活,這兩者要是能合二為一,便是共贏。在當今時代,商業需要更多的藝術來介入,不僅僅會給商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內容,而且能讓消費者更好的接近藝術,為什麼不考慮呢?但找到藝術和商業合作的平衡點又是至關重要的,藝術家的作品要保持他的獨立性,品牌也不去干涉藝術家的創作,再次詮釋藝術家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但回過頭來說,這一點是很難的,不是所有的藝術都適合和商業合作。

三、藝術、家庭與你

陳紫瑜:你在2012年《隱詩2》的展覽,將第一張賣出的藝術作品全部所得都捐給一家救助中國孤殘兒童的非盈利慈善組織,十分關懷急需幫助的兒童,同時,這幾年你也一直支持美麗中國的慈善義賣,幫助鄉村教育。相信你也是一位好父親,好奇你日常是否有對小孩進行藝術教育,去感受藝術之美和樂趣嗎?

陸新建一家人

陸新建:我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特別能感受到農村孩子的艱辛。在農村,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所以,我希望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畢竟藝術家,別的不多,最多的就是畫。

我們經常會帶兩個孩子去畫廊和美術館看看展覽,參加一些公共活動。至於,教她們畫畫什麼的,我很少去做,這個是天生的,如果她們真的喜歡,她們會來找我。所以,我工作室里的大桌子一半是我的,另一半是她們的,桌上有鉛畫紙和彩筆,她們可以做她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她們玩的開心就可以,但是她們不可以玩我的畫。

陸新建的女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