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藝術家陳威廷》|從台灣到日本,從中國文學到詩化世界
藝之森文化主编:陳紫瑜
序
陳威廷,1991年出生於台灣,獲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學士學位,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所碩士學位,畢業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G.A.P碩士。童年看過的卡通、讀過的詩歌,在成年之後都會化作成他的創作靈感。他的平面作品一般以壓克力顏料以及針筆為創作媒介,同時也有創作雕塑或綜合材料的立體作品。具有文學背景的他,亦曾親自出版兩本圖文集,分別是《room 913》和《漫夢》。 從2015年開始,他的畫作展出遍佈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台灣、日本、美國、西班牙等等。私人收藏包括韓國、日本、中國、歐美等國家,作品更由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典藏,台中大里藝術園區公共藝術項目。近年更獲獎Shibuya Awards 2021(大賞 / 大眾賞)、Art Award Tokyo Marunouchi 2022(提名)、台北詩歌節獎(佳作)等。目前於日本東京持續創作活動。
一、藝術與陳威廷
陳紫瑜:為什麼你就讀中國文學專業後,反而想成為一位藝術家,而不是專職從事文字或文學相關的工作呢?有怎樣的機緣,讓你發現自己喜愛藝術、喜愛繪畫嗎?
陳威廷:其實,這個契機點在於我是很喜歡畫畫的,在我國中時因為喜歡畫漫畫。曾經被老師責備說,畫畫能生存嗎?當時,我約莫停筆了好幾年。直到大學三年級時又開始繼續跟黃老師學,我一直很感謝他讓我看到創作的樂趣。也許,生成這件事情本來就是一直反轉,我們也不能確認明天是否依然。但有些事情它就是一直在你內在,難以更動。但我確切創作是持續的。
2、擁有中國文學的背景,對你的藝術創作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陳威廷:我在國高中時,其實就一直持續在書寫內容。爾後,進入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古典文學以及當代文學讓我思考創作的方式。我的創作圍繞在「詩」,在日文中,寫字跟繪圖的動詞都是「かく」。因此我認為,我更像是一位「書寫的人」。從紙上作品、畫布作品、雕塑作品等,對於我都是書寫的一部分,都關於我的詩。
3、在你的作品裡,常常能看到以小動物作為創作的意象。由一開始的小熊到後來的小羊,你在他們的身上賦予了怎樣的妙思?你會透過他們訴說自己哪些故事和心情嗎?
陳威廷:我喜歡動物,這取決於我剛開始認識動物的形象是來自繪本。小時候都是卡通、繪本以及玩具打發時間,因此總會特別留意動物的表情,跟人一樣是具有情緒。對我而言,他們乘載了我的書寫內容,或質疑,或哀傷,或不安,像是詩一樣,流動但卻離不開私人。但我不否認,這些情緒大多不是快樂的,因為人能感知快樂是因為悲傷存在,對比而有感。
4、你曾經與日本藝術家荒井良二共同創作過一副畫作,風格比起你日常的作品更為抽象與隨性,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你與他合作的故事與體驗嗎?
陳威廷:與荒井良二的合作源自於我在書店發現他的作品集,我便開始大量查詢他的資料,繪本以及山形藝術祭等活動,我覺得他創作的內容,雖然形象荒謬自由,但又具有哲學的詩意,以及直覺性的書寫痕跡。我就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做一個展覽,這其中的往來也是經歷了不少時間,畢竟我當時並不會日文,只能以英文作溝通。後來,我與林彥良約荒井先生於日本的see more glass咖啡店碰面,聊了一些計畫以及各種展覽想法,在彼此信任下,我們完成了他首次在台灣的展覽。
二、城市與陳威廷
1、為什麼會選擇日本作為第二個深造藝術的地方?日本文化對你的創作,有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陳威廷:日本的文化上,能看到街道大量卡通視覺的內容,包括房地產的廣告,街道的傳單,以及無止盡的吉祥物視覺。許多物件都成為吉祥物,這種轉化的手法讓我產生一種幻覺,像是翻開一本繪本,或者觀看一齣卡通,超自然但又真實存在。此外,我之前閱讀過谷川俊太郎的詩,對於他透過日常自然以及個人觀點的部分,十分玩味,日本的「物哀」思想,總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於美的詮釋與解讀。寄物抒情,如同巴特「符號帝國」裡,日本是個充滿符號的國度。這些暗示,都促使我重新思考創作的開放性。
2、你曾經在不同的地方舉辦展覽,可以談談你對香港、西班牙和美國的印象嗎? 另外,你還會期待未來在哪裡辦展覽呢?
陳威廷:在各地展覽的經驗,遺憾的是,由於疫情影響下我一直沒有機會跟著作品去旅行。作品可能比我體驗跟感受到更直接的觸動。但我能透過大家分享的文字裡,看到大家在看什麼。甚至,大家怎麼看待一位異鄉人的展覽。這些海外的經驗中,我也希望能逐漸建構我的創作核心,每次的展覽我都會準備幾首詩作為主題,這些詩也代替我去現場解說,或許不全然透明,但這種距離感,也讓觀者能有自己的解讀,這些解讀就會是開放性的。未來而言,我期待能夠繼續在海外進行展覽,我對於未知是好奇的。
三、玩具與陳威廷
在你的創作裡,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的會讓人想起迪士尼的米老鼠,有的會讓人泰迪熊,你私下會喜歡或者收藏哪些玩具公仔呢?
陳威廷:我很喜歡收藏玩具,尤其古董玩具。這些玩具所代表的年代,也能體現當時的美學。就米老鼠的形象,每個國家對於五官表情的詮釋方式也不同。古董市集上,更能透過這些物件,用拍攝的方式,或者繪畫的紀錄,記錄一個偶遇,或許收藏也好,紀實也好,它都像是巴特提到的碎片,它都可能成為我的部分,關於那個當下。